7月20日,武汉高温,比烈日更火热的是市民对“冬病夏治”的热情。头伏首日,恰逢周末,湖北省中医院、武汉市中医医院、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、武汉市中心医院、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、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及武汉市第六医院等江城多家医院,“冬病夏治”现场火爆异常。
从清晨6时排队的老人到年龄最小才8个月的婴儿,从冰饮不离手的白领到带娃调理的宝妈,江城百姓借着伏天最盛的阳气,用三伏贴、三伏灸等中医智慧给身体“充电”。
头伏首日,市民扎堆到湖北省中医院贴三伏贴
6时许首贴出炉,多家医院“热力爆表”
“早上6时刚过,就有患者在门口等候了!”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张雪荣介绍,诊室外一早就有患者在等待。不到8时,该院儿科诊室挤满了人。
作为冬病夏治的“金字招牌”,湖北省中医院今年热度再创新高。据悉,清晨6时,该院的医务人员们就早早到岗,将药材和敷贴用品摆放好准备迎接头伏的第一批患者。今年头伏天气较热,艳阳高照,加上是周末,不少市民“携家带口”组团来湖北省中医院“冬病夏治”。
7时刚过,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北湖院区的门诊大厅排起了“健康长龙”。康复医学科、骨科等十余个科室的义诊台前,51岁的覃女士正让医生看其偏瘫的右手:“2023年做完脑瘤手术,手就不利索了,去年贴了三伏贴,感觉身体状态好些了。”不远处,家住江岸区的七旬市民王婆婆,也分享了自己的敷贴体验:“我有骨关节炎,每年都来医院敷贴,贴了之后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,膝盖这几年都没有复发性疼痛了。”
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的诊室里,耳鼻咽喉科医生正给过敏性鼻炎患者付先生(化姓)贴鼻炎贴。付先生是武汉市中医医院三伏贴的忠实粉丝,今年已是第5年来贴了。以前他老鼻痒、打喷嚏到睡不着,贴了几年三伏贴,症状明显好转。“我听医生说,武汉市中医医院用于冬病夏治敷贴的汉派黑膏药,沿袭自国家级非遗‘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’,是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,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不断创新完善制作而成,可敷贴时间长、透皮吸收好,药性更温和、贴后不起泡。”他说,现在公司的年轻同事一到伏天就问他“在哪贴的”,“大家都开始重视传统养生了”。
截至当日下午5时许,各医院的“热力数据”陆续出炉:湖北省中医院敷贴超1.5万人次,同比增长25%;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敷贴超3400人次,创历史新高,最小者仅8个月;武汉市第六医院提早部署,预约分流,个人和单位团体预约已累计超过3000人次……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多科义诊、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和康复医学科的义诊、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的“贴推组合”,头伏首日,武汉多家医院“冬病夏治”受到市民追捧。
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湖北省新华医院)北湖院区冬病夏治活动现场
在武汉市中医医院,医生正在为市民贴三伏贴
儿童成主力,8个月的宝宝也来赶“伏”
在各家医院的敷贴现场,儿童成为绝对的“主力军”。当天上午7时刚过,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香港路院区4楼成了热闹的“育儿专场”,家长在候诊区排起长队,医护人员首次安排了养生茶饮试喝:“刚熬的,给娃解解暑!”7岁的乐乐被妈妈第一次带来敷贴,由于他是过敏体质,换季就鼻炎发作,“身边好多宝妈都带娃来贴,症状缓解了很多。”妈妈看着医生在乐乐背上贴了7个穴位,“大椎、肺俞……医生说坚持敷贴这些穴位,能帮他改善症状。”
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当天还迎来了最小的敷贴者——仅8个月大的宝宝。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熊小丽介绍,该院敷贴药膏新鲜熬制,针对儿童采用天然辛温的中药制剂,比成人的温和多了,适合敷贴的最低月龄可到6个月。
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儿童康复科内,家长们带着孩子穿梭其中,不少孩子还选择了与三伏贴相配合的三伏推,期望为健康加上“双重保险”。主管治疗师王佳佳表示,三伏天推拿可借天时激发人体阳气,促进骨骼生长,尤其对食欲差、易积食的儿童效果显著。
各医院对儿童贴敷都有“小心思”: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按年龄定时间,6岁以上每次贴敷2~3小时;3-6岁每次贴敷1~2小时;2-3岁每次贴敷不超过1小时;6个月-2岁每次贴敷不超过45分钟;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用“贴+推”调脾胃……
在武汉儿童医院,医生正在为一名男童贴三伏贴
年轻人占比攀升,三伏灸专治 “现代生活病”
“趴在床上闻着艾草香,像把熬夜的亏空补回来了。”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针灸科诊室里,32岁的王先生刚做完三伏灸,额上还带着温热。“平时爱熬夜、喝冰咖啡,总觉得没精神,听说三伏灸能调体质,特意来试试。”他的情况并非个例——今年冬病夏治的人群中,年轻人占比明显上升。
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婷介绍道:“以前冬病夏治是以老年人为主,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。他们有个通病:爱熬夜、贪冷饮,冰咖啡、冰奶茶几乎不离手。一问‘喝不喝冷饮’,多半会说‘可喜欢喝了’。”她解释,这类人群往往脾虚湿盛,要么一吃凉的就腹泻,要么体重超标,本质上是脾阳虚、寒湿重。“而我们三伏灸就是针对脾胃虚寒、肾阳虚的,对这些‘现代生活病’特别有效。”
武汉市第六医院中医科负责人魏仁贤介绍,从贴敷人群上看,以前三伏贴更多集中在中老年人、儿童群体,现在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高。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,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,在身体调养方面也有了更高的需求,包括选择中医调理、选择膏滋、中药代茶饮等。
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队伍里,33岁的周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:“我患遗传性过敏性鼻炎,感冒后堵得喘不上气,听说三伏天敷贴能调理,就赶紧赶来医院试试。”旁边33岁的秦先生是第五年打卡:“常年伏案颈椎疼,贴了几年没再犯。现在同事都跟着我来,说这是‘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投资’。”
武汉市第六医院(江汉大学附属医院)敷贴现场
高温助疗效,贴完别对着空调吹
“今年天气持续炎热,其实非常适合三伏贴灸。”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韦丹解释,一方面高温环境下人们长时间窝在空调房,喜食冷饮,导致体内湿寒之气加重;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使得人体阳气更为充沛,腠理更加疏松,气血也更趋向于肌表,这为“冬病夏治”创造了更为有利的身体内环境,贴灸疗效更好。
但对于“热效”也有“小提醒”,武汉儿童医院(武汉市妇幼保健院)熊小丽说:“千万别觉得三伏贴‘贴越久越好’。” 她见过家长偷偷延长时间,结果孩子皮肤起泡,“起泡了别慌,用消毒针挑破涂碘伏,或来医院处理,很简单,别让孩子抓就行。”
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陶燕强调“细节防护”:“贴完别立马进空调房,温度最好设27℃,别对着吹;当天别吃冰饮、海鲜,冰绿豆汤、冰西瓜再馋也最好忍忍。”她见过有人贴完就喝冰奶茶,“刚补的阳气被寒气浇灭,等于白贴,可惜了这好时机。”
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(湖北省康复医院)敷贴现场
错过头伏别着急,三伏天里均可贴
“没赶上头伏第一天,是不是就错过了?” 不少市民盯着日历犯愁,专家们的答案很统一:“整个三伏天都有效,不用扎堆!”
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韦丹主任解释:“今年伏天30天,7月20日到8月18日都能贴,三次治疗间隔5-7天就行。”她举例,去年有位患者头伏出差,中伏、末伏坚持贴,效果照样好,“关键是借伏天阳气升发的‘大势’,错峰来还不用排队。”
武汉市第六医院推出“预约分流”服务,个人和团体都能约,“哪怕是末伏来,只要按疗程贴,也能抓住机会。”魏仁贤说,该院还派贴敷小分队上门,“上周有位90岁老人,我们上门给他贴了,家属特别感动。”
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已连续18年开展冬病夏治,陶燕副主任医师强调“坚持的力量”:“最好连续贴3年,像骨关节炎、哮喘这些慢性病,得慢慢调。我们坚持‘一人一方’,根据每年体质调整穴位,效果更稳。”
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主任周俪姗补充:“女性调理痛经、宫寒,三伏贴配合冬季三九贴,三年一个疗程,不少姑娘说‘例假不疼了,气色都好了’。”15岁的珂珂就是受益者,去年在中药及针灸治疗后,再配合三伏贴,今年痛经没再犯,还约了闺蜜来“巩固战果”。